“我們熱切期盼鋼鐵行業‘反內卷’取得成功,只有鋼鐵行業的經營環境改善了,耐火材料才能在產業鏈里有自己的地位和發展,這一點是與鋼鐵行業休戚與共的。”7月29日,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十一次理事(擴大)會議期間,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駐會副會長李永全在接受《中國冶金報》記者采訪時說道。
耐材行業體量不大,卻是支撐鋼鐵、有色、水泥、石化等高溫工業高效運行的“幕后基石”。據了解,鋼鐵行業貢獻約70%的耐火材料需求。現在國內粗鋼產量在下降,對耐材的需求也在下降,耐材出口也面臨更多的反傾銷壓力,出口市場也面臨“量價齊跌”的局面,面對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新挑戰,耐材行業該如何應對?
李永全表示,在一定程度上,耐火材料行業面臨的問題比鋼鐵行業還要具有挑戰性。當前鋼鐵行業正經歷深刻的“減量發展”,鋼鐵業對耐材的需求自然會減少,同時由于耐材自身技術進步,近年來噸鋼耐材消耗量持續下降,這倒逼耐火材料行業同步踏上“減量、提質、品種結構和總量的再平衡”的轉型之路,目前市場競爭十分激烈。
根據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,2024年,耐火材料主產區耐火材料(制品+原料)總產量為2809萬噸,同比下降5.89%,總銷售收入為977.96億元,同比下降5.66%左右。“但2025年以來,耐材企業不再無謂追求沒有利潤的合同,不再主動參與低于成本價競爭,這是耐材行業與去年相比非常大的一個變化。”李永全在采訪中指出,“這個過程中,我相信,頭部企業還會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發展,整個行業在朝著健康、高質量的方向發展。”
據了解,2025年上半年,隨著鋼鐵行業利潤情況的改善,耐火材料作為鋼鐵行業服務性、支撐性的細分行業,經營效益最差的時段正在過去,行業的形勢也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。
李永全認為,無論是鋼鐵還是耐材行業,都既是內卷的參與者,也是內卷的受害者,內卷為各行業高質量發展以及健康持續運行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。為了促進高質量發展,耐材行業需緊跟國家政策導向,特別是鋼鐵、光伏、水泥等領域的反內卷措施,和合共贏,以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深度協同,進一步遏制“鏈條內卷”。
他建議,耐材行業在供給端上,要通過國家政策引導、企業自律、行業協會協調方式,主動優化產能結構,避免無效供給沖擊市場。這不僅是響應國家“反內卷”的政策號召,更是行業自救的必然選擇。另一方面,“耐材行業需要在穩固鋼鐵市場業務基本盤的同時,積極拓展服務領域,要在新材料領域、有色金屬冶煉領域、化工領域等開拓市場,求得市場的再平衡,為高溫領域提供高性價比、定制化服務。”李永全強調。
對于耐材企業而言,李永全認為當前恰好處于轉型的關鍵時刻,現在市場不再是原來的簡單的“拉合同”就能發展的格局。所以,對于企業來說,首先要積極響應國家數字化轉型戰略,通過自動化、智能化改造提升生產效率、穩定產品質量、降低綜合成本,筑牢生存根基。另外,作為一個服務型行業,耐材企業要找到自身獨特的市場定位,形成獨門絕技,服務好鋼鐵等高溫工業,才能在市場中尋得一席之地。
李永全介紹,當前耐材行業兼并重組處于一個安靜期,過去一兩年行業內沒有發生比較大的兼并重組,說明耐材行業正處于以“量”發展轉變為以“質”發展的過渡期。
在這一階段耐火材料行業的重點,一是堅持創新驅動,促進高溫工業節能減排、綠色低碳發展,二是以產品創新和智能化發展為抓手,推動產品轉型升級,提高競爭力。他認為,只有當“反內卷”理念在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入貫徹,過剩產能被實質性、市場化地出清,行業競爭回歸理性,才會給龍頭企業提供更有利的兼并重組整合環境——未來的兼并重組將不再是簡單的規模疊加,而是圍繞核心技術、高端人才、區域布局和全球市場的戰略性整合。李永全進一步補充:“這是一個循序漸進、良性循環的過程,需要市場的力量來推動。”
他最后強調,耐材與鋼鐵相互依存,休戚與共,當鋼鐵行業走出“內卷”困局,邁向高質量發展軌道時,耐材行業也將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。而這個春天,一定是建立在充分的市場競爭、碳排放的約束、政府的宏觀引導、行業的自律、創新與和合共贏基礎之上的。(信息來源:中國冶金報-中國鋼鐵新聞網)